2010年出訪藝術家蕭筑方經過35小時飛行,抵達巴西 Salvador 開始為期兩個多月的駐村,精采生活點滴都在這裡
2010-11-15
2010-11-03
山茶花開
文/ Loretta
我第一次來到草山國際藝術村(GAV)是在2010年的9月份,那時正值第四屆種子志工受訓活動由台北(TAV)及寶藏巖(THAV)移到了這裡。
Crema領著大家逐步地簡介周圍的人文景觀,說明草山國際藝術村在陽明山國家公園的特殊發展歷程。隨後,我們分別參觀了命名為92、88、91及95的四棟安山岩小屋,這些曾是過去草山行館待衛的居住所,現在成為展館及藝術家進駐的小天地。
當我們慢緩地走在通往小屋時,也漸漸被自然綠意所包覆。印象中,當天是陰天且飄著細雨,風吹動大樹的聲音,讓這個空間有種特殊的靜謐氣氛。這裡的自然綠意來自於義工們熱心地栽植各種蔬果及植物之外,許多的老樹如青剛櫟、榕樹等也佇立其中。然而,位在88小屋旁的白茶山花樹顯得有些與眾不同。
據聞,這株白茶山花樹是過去蔣宋美齡女士親手所栽種,且常流連樹下乘涼閱讀。故且不論這段歷史是否真實,眼前這株近四公尺高的茶花樹已屬珍稀。它的位置頗有辨示的意義:除了正好位在進入八八小屋的入口處之外,站在樹下,可看到通往草山行館的入口。
山茶花期約從10月份到翌年5月份,盛花期通常在1至3月份。我一直期待能親眼看到百葉花瓣的山茶花開在枝頭的模樣。就在上個星期,意外地發現它悄悄地綻放了,而且結了許多的花苞佈滿整個枝椏,正蘊釀著未來長達數個月的美麗。
自十月份初,陸陸續續看到許多的遊客來到這裡進行「台北花遊記-22處藝文館所」的集章活動,當時因為未逢花開時節,無緣一探白山茶花的優雅姿態。接下來的日子裡,希望來山裡探訪文藝的人們可以有機會一親芳澤,好好端詳這一棵開花的樹所帶來的優雅氛圍。
2010-08-02
關於【食事】的雜事

文/劉肇興
17歲翹家,母親擔心的去找算命先生卜了一卦。算命先生說我的命盤是個「島」,不管朝哪個方向走都會繞回原點。所以最後一定逢兇化吉,平安回家。這個結論後來證實是相當靈驗的。我不但回家,從自然組轉回社會組,還插班轉回原本就考上但沒去讀的成功高中。
好像跟作品無關的比喻,其實決定了這個展覽的存在。
2002年我們正期待第一個孩子。滿懷希望的我決定讓創作重新出發。結果一回頭拾起的,是放下多年的錄影媒材;想到要作的第一個題目,就是食物。
2010年首次返台展出。在藝術村的創作也半計畫半巧合地回到《食事》這個主題。著手的三件作品無一不與「回家」這件事有關。《圓》的台北婚宴地點剛好在我離台赴美前住所的正對面。《未央》拍的是中壢夜市,鳥瞰取景的大樓離我的老家只有500公尺。《河聞》更是攝於家中,用母親親手做的油飯入畫。
說這些源由不是驗證宿命。想表達的是培養我這次創作情緒的背景。既然繞著圈走,我可以放鬆心情嗅著材料的方向而行,閉起眼睛不思索內容,不想像後果。 一種隨緣,或是忍不住跟著愛麗絲的那隻白兔游走的感覺 ──自由衝動但不甚盲目。
這次展覽也包括了兩部2002年的作品。《綠點》(Green Spot)重疊大菜刀砍蔥的慢動作與抽像化的兒時武打片,寓意武力的聯想與種族刻板印象。“Vessel”則由搖晃的冰箱內容和海浪組合而成,裡頭也裝著移民遷徙的影像。不過這些都是人在國外往回看的視框。今年的作品是在台灣拍攝本地的題材,覺得吸收到的不只是真實原味,還有在台灣藝術界讓我感動的創作能量。
這趟回到原點,算是沒有保留的吧。一路走來,風景好熟悉。
【食事】劉肇興錄像裝置個展
2010-05-19
可以大聲說的小道消息

國內藝文人才微型群聚計畫
說明會報名請洽 thav@artistvillage.org 或 02-33937377 * 107 / 102
請上 http://www.artistvillage.org/artist_apply.php 下載簡章和申請表。
報名請記得留下你的大名和連絡方式,以免因人數爆滿另開場次通知不到你。
寶藏巖國際藝術村等你拿著申請表衝過來。
2010-04-29
2010-03-12
歡迎光臨,不只藝術在這裡!
文/Zona
近來,台北國際藝術村充滿著「鈴鈴鈴鈴鈴鈴」的聲響,讓這段冬春交替的季節、有點冷寂安靜的辦公時段,有了活潑歡愉的生氣。可以看到志工們在藝術村流動,身上、手中拿著一串串的鈴鐺,隨著身體搖擺流瀉出「鈴鈴鈴」的樂音!這些志工們,都為了Shimu的作品努力趕工,藝術村頓時成為臨時加工廠!
來自日本東京的年輕藝術家—Shimu,是台灣移民的第二代,在日本出生長大的他並不太會說中文,當他回到父母的故鄉台灣,來到台北國際藝術村駐村後,他開始學習中文了!而且吸收能力強,進步速度也快的驚人!Shimu的話不多,但經常觀察著身邊人的一言一行,他默默的記著、聽著也會認真的發問,每當學到一句新的中文,就會來問辦公室的大家是什麼意思。
「歡迎光臨」是他最早的提問,他用著有軟軟日本腔調的口音說「歡迎光臨」時,我還真聽不懂Shimu是在說中文還是日文!當他說是在便利商店聽到的,我們恍然大悟,原來是「歡迎光臨」阿!在我們日常生活中,已經變成背景音的店面問候語,在Shimu的耳朵裡每句都被放大,並用心體會!這樣的經驗成為他的創作,也讓我開始期待上萬顆金黃色的鈴鐺一起發出「鈴鈴鈴」的聲響,歡迎我們一起進入Shimu的藝術世界。
當然,這位有趣的藝術家對於中文的認識不只有「歡迎光臨」而已,負責接待工作的Kate因為與Shimu互動的時間多,自然成為他學習的對象,「幹嘛」、「快一點」是Kate講電話時的慣用語,偶然被Shimu發現之後,偷偷學起來並且摹仿給大家看(而且是趁著Kate不在場時)!還有,Jeanny也教了幾個有趣的單詞,如果你不小心聽到Shimu用嬌嗔的語氣說中文,不要驚訝也不要覺得可怕,因為這就是藝術家的可愛之處喔!!!
2010-03-11
【AiR在這裡】

2010春季台北藝術進駐展覽暨開放工作室【AiR在這裡】喊出駐地創作當中藝術無所不在的特性,村門開了,藝術就在這裡!“AIR(Arts-in-Residence)Taipei”「台北藝術進駐」深耕於台北國際藝術村與草山國際藝術村,是國際藝術家進駐台北、與在地連結創作的交流平台計畫。「駐地創作」的獨特形式讓村子有別於畫廊及博物館「已完成」的展現方式,直擊藝術家的創作進行式!
【AiR在這裡】藝術在哪裡?在便利商店的一句句「歡迎光臨!」裡;在廟宇及商家妝點門面的紅與金;在才藝教室認真作畫的學生臉上;在台灣東岸的巨型綠石裡,也隱匿於台北城市的靜謐與混亂中。來到藝術村,透過外國藝術家眼光重新省視日常生活中太過習慣的場景,才發現空氣中處處充滿創意驚喜。因此“AiR”在這裡不只是空氣,更不是氣墊鞋、航空公司、或是線上遊戲,是令人喊出欣喜的發語詞「欸!」原來藝術就在這裡!
【AiR在這裡】邀請來自日本及紐西蘭的交換藝術家參與展出。日本東京的志村信裕由便利商店重複而親切的「歡迎光臨!」發現鈴鈴作響的台灣印象,以萬顆鈴鐺結合錄像作品歡迎你;井出賢嗣以日文女性命名概念暱稱台灣為「台子」(Taiko),並以慣用的手工藝素材寫情書給「她」;紐西蘭藝術家瑪莉露易絲‧布朗拜訪花蓮的綠色巨石,於展場中雕刻出屬於在場所有人的互動紀念品;同樣來自紐西蘭的安迪‧利利西屋奧呼吸了台北駐村計畫的自由清新空氣,試圖透過繪畫描繪出台北城市的靜謐與嘈亂。草山國際藝術村92藝文中心則請到來自法國的錄像藝術家瓦倫丁.斯蒂凡諾夫和尼娜.克瓦切沃雙人組的錄像展,並於戶外持續展出義大利藝術家卡蘿塔‧布尼提爲園區老樹繞上桂冠,展現自然與人類共存的結晶。
台北藝術進駐邀請所有人,3/20-3/21來村裡玩,透過【AiR在這裡】於城中山上找尋「藝術在哪裡?」
【AiR在這裡】台北藝術進駐春季聯展暨開放工作室
展期:3/20 (六)~4/25(日)
開幕暨開放工作室:3/20 & 21 (六、日)
台北國際藝術村14:00 -18:00
草山國際藝術村10:00 -16:00
參展藝術家:志村信裕(日本)、井出賢嗣(日本)、瑪莉露易絲‧布朗(紐西蘭)、安迪‧利利西屋奧(紐西蘭)、瓦倫丁.斯蒂凡諾夫&尼娜.克瓦切沃(法國雙人組)、卡蘿塔‧布尼堤(義大利)